仁和区将学校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来源:仁和区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2024-08-19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仁和区把民族团结、本土传统文化艺术、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传统民俗器乐、文化融入学校教学中,将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学生脑海。
以课堂为渠道,在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课堂教学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学校通过思政课、班会课等,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学习,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采取学科融合教学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之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相互连接,相互融合。同时依托仁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将《家乡的苴却石》、《家乡的苴却砚》《家乡的打跳》等教材带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文化自信。
以活动为载体,在兴趣爱好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学校在重视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全面传承本土传统文化艺术,成立民族歌舞队和民乐团,邀请专家团队到校教学,选取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参加乐器学习和民族歌舞练习,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同时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组建的“谈经古乐”民乐团,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乐团多次在省、市、区级展演中获奖,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名片;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将谈经古乐、羊皮鼓舞、俚颇彝绣等优秀文化引入校园,研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特色育人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村民族小学特色发展之路,2024年在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2个美育创新案例美育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和1个小学甲组器乐二等奖;仁和区大龙潭中心校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选取极富地方特色的家乡本土资源——苴却石及工艺品制作,打造苴却砚工作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苴却石工艺品制作。
以同运动路径,在体育运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汲取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在学校中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即强健了学生体魄,也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仁和区民族中校自2018年设置射弩项目课程以来,成立了射弩社团,开发出《射弩校本教材》,累计6次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屡屡在射弩赛事中为全市争得荣耀,有效传承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仁和区平地镇中心校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先后将彝族打跳、彝族少儿韵律操、羊皮鼓舞、俚颇金钱棒等民族舞蹈改编为学生课间操,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