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0)》
来源: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06-23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为深入实施国家和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64号)精神,全面提升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创新型四川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国家和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省全国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培育“双五”产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四川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执法、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努力建设西部知识产权强省。
———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大幅提高。专利、商标、版权、植物品种权、地理标志产品等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增长,结构明显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的重点领域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积累和储备一批关键核心知识产权,培育一批拥有国外专利布局和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明显增长,知识产权运营日益活跃,知识产权融资额明显增加,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充分显现。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长效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侵权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能力显著增强,维权成本明显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80% 以上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全省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形成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二、主要行动
(一)知识产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1.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以及《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 +”的重点领域实施专利导航试点,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和科技行动计划,引导产业创新,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工艺和关键零部件的专利布局,在关键技术领域储备一批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组合。强化商标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自主品牌。
2.构筑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比较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行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关联企业参与实施、专门机构承担专业化服务的一体化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增强集聚区产业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实力。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专利联盟建设,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工作,优化产业竞争态势。
3.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加强育种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有重大突破性的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和涉农商标紧密结合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商标集群,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建设。
4.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强成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服务业品牌机构。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咨询、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系统集成等基础性服务,培育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设和运营,发挥专利审查高端人才作用,带动全省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发展。
5.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网络电视、移动新媒体、手机增值服务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数字文化产业。培育扶持一批文化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支持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
(二)知识产权实施转化行动。
6.促进专利运用与产业化。落实《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等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加大专利运用与产业化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发挥四川专利奖的激励作用。加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转移工作体系,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建立专业化的机构和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强化知识产权申请、运营权责。设立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立知识产权质押处置和运营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推进专利运营试点,支持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开展专利托管、收购、组合、转化、交易、产业化和投融资等业务,拓宽专利资本化、产业化渠道。加强国家专利技术(四川)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活动,促进专利供需对接、转移转化。
7.促进商标运用发展。以我省“51025”工程为重点,开展商标战略进园区工作,重点支持和推动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开展商标品牌指导服务。大力推进品牌国际化建设,鼓励涉外企业提高商标国际注册和保护意识,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自主商标品牌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挥商标品牌价值,推动和指导企业运用商标权质押贷款方式开展融资活动,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扶贫地区制定商标发展战略规划,深入挖掘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新业态开展商标注册。支持扶贫地区商标品牌创建工作,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商标品牌优势。
8.促进版权的转化应用。完善版权质押、作品登记、转让制度建设,拓展版权的运用领域和方式。大力推动版权贸易和实物出口,鼓励优秀作品的传播和使用,促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增强文化创意核心产业的竞争力。
9.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建立农业植物品种权分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支持种子企业加大新品种推广和对外贸易,促进农业植物新品种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10.促进国防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开展国防知识产权转民用工作,从国防知识产权中筛选出有民用前景的、安全的、能够转化的技术成果,推动向民用领域转移,发挥国防创新成果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11.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和落实人才流动、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方面政策,探索推进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职务发明等激励改革试点。加强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完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申请、运营权责,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加强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畅顺转化渠道,完善中介服务。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开展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知识产权护航创新驱动发展行动。
12.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全省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规范运行。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大调解机制。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力,完善技术专家咨询制度,提高技术事实认定质量,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
13.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和省际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打击。
14.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环节和热点领域的联合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力度,重点查办跨区域、大规模和社会反响强烈的侵权案件,依法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监管,加强大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电商经济和会展经济发展。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试点,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市场。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心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
15.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协调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四川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平台”作用,及时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加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导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工作事务,加强企业海外维权指导,加大援助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
16.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除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依法公开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建立侵权违法黑名单制度,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
17.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推进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建立健全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软件资产管理,推行年度检查和考核制度。
18.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加大对各通关现场货物、物品进出境查验力度,强化对机场海关、驻邮办事处、现场业务处等重点口岸监管,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长效机制。
(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行动。
19.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深化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工作,落实企业知识产权“七有五会”,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维权保护和资产管理,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战略研究和预警分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20.开展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试点。支持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标工作,推动高校和科研单位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
21.提升知识产权统筹协调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执法和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经济、贸易等领域深化改革政策的衔接,强化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知识产权评议;支持企业自主开展知识产权评议,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22.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促进工程。深化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对接,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委托管理服务。构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委托管理平台,建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和援助机制。
23.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加强国防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根据军队要求开展国防知识产权定密和解密工作,推进国防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综合服务工作。
三、推进工程
(一)实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推进工程。推动集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建设,满足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的需求。加强行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大力促进专利信息传播利用,服务全省创新和产业发展。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加工,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二)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四川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立远程教育分站。加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加大高层次专利信息人才、专利代理行业领军人才、专利执法和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快推进四川省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对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支持各行业有关单位申报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开展知识产权领域的研修。支持高校将知识产权纳入教学计划,建设一批知识产权精品课程。支持高校积极申报知识产权专业、方向和知识产权硕士、博士授权点。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
(三)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机制。把知识产权宣传作为依法治省宣传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宣传,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完善知识产权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四)实施知识产权调查统计推进工程。建立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调查统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客观反映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科学测算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制定、实施的统筹、指导和协调。各级人民政府、相关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确保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二)加强财政支持。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知识产权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手段和政策机制,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要求,对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三)加强政策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区域、科技、贸易、文化、教育等政策的衔接。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