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服务 > 投资环境 > 产业园区

攀枝花建成 11 个现代农业园区

来源:tcj     发布时间:2019-10-2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10月8日,俯瞰米易县丙谷现代农业园区。

   

强基础重技术育业态

10月8日,天气晴好。午睡醒来,倪盛兴慢悠悠洗把脸,骑着摩托,吹着口哨,钻进了自家芒果林,查看滴灌设施是否工作正常。背靠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总发现代农业园区,倪盛兴这片芒果林今年收入33万元,是去年的3倍多。

今年,攀枝花市全面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建成11个县级园区。“今年将择优评定6个市级园区,给予55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一次性补助。通过5年持续推进,推动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明勇介绍。

这些现代农业园区是啥样?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突破瓶颈完善基础增效益

作为2019年省级培育园区之一的大龙潭总发园区,是围绕芒果这一主导产业而建。园区芒果种植面积9万余亩,涉及12个村3万余人。

从仁和区城区出发,沿迤沙拉大道、总龙路行驶约20公里,便到了大龙潭总发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新街村,连绵起伏的山上,是大片大片的芒果林。

“基础设施滞后,曾是制约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仁和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推进办主任郑战江告诉记者,过去灌溉期缺水、道路不通,严重影响了芒果品质和销售。

如今,园区中新建的水泥路宽阔而平坦,生产道路通到每家地里。按照农民自建、政府验收补贴的方式,园区修建和硬化了多条道路,修建了几个提灌站和420余口水池,广泛铺设了滴灌设施。

指着自家一口250立方米的水池,倪盛兴高兴地说,过去都是从一公里外的水库牵管道引水,高峰期还得“抢水”。水不够,芒果也结得小。现在家家户户有水池,想用水直接拧开关。

更重要的是,现在自动滴灌替代了过去的大水漫灌,果实更大、更甜、更好看,产值增长了几倍。同时,还节约了人工、水费,“人工灌溉一天浇60株,自动滴灌一天浇6000株。”

顺着园区道路前行,记者看到,不少芒果树上挂着塑料瓶,瓶中躺着虫子的尸体。“这叫性诱剂,果实蝇闻到气味就会钻进去。”郑战江说,农民建芒果初加工点、买灭虫等生产设施设备,园区都会补助,还有专家做技术指导。

“对面山上要建一个养殖场,动物粪便作为肥料,种养循环;总发乡还要建一个芒果深加工厂,消化残次果……”,郑战江列出一个个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的措施。

系列措施带来的效益体现在价格上。去年,园区芒果收购均价约4.4元/公斤,今年达到6元/公斤,不久前,出口到俄罗斯的芒果收购价达到8元/公斤。

科技引领生产加工效率高

同样被列为2019年省级培育园区的,还有米易县丙谷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是早春蔬菜。

进入园区大门,就来到了不久前建成的“金润民果蔬分拣分级中心”,一套形似大型安检机的分拣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过去,我们靠人工在地里分拣番茄,20人一天最多分拣22吨左右;现在操作这套设备,两人一天轻轻松松分拣150吨!”中心负责人刘天鹄说,更为关键的是,机器分拣更精细,重量可精确到1克。经过程序调整,这套设备还可以分拣土豆等其他果蔬。

“建这个中心,政府都有补助。”刘天鹄指着中心旁边的20个智能冻库说,每个冻库补助了10.5万元。

在占地80亩的绿怡果蔬科技示范园,见负责人冷天华正在教工人操作自动播种机播种南瓜籽,“一天能播种20万粒种子,是人工远远不能比的。”

“还将投入220万搞物联网,推行可视化栽培管理、小气候病虫害检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还要建一个集种植、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米易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股股长盆兴荣补充说。

再前行,来到丙谷镇雷窝村村委会,一栋4层高的米易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正在紧张施工。这里将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培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专家公寓。以后,米易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概貌、农资购销需求、农产品溯源信息等,都能在这里看到。

“产区如果缺乏科技和加工,就只能叫基地,不能叫园区。”杨明勇说,攀枝花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重点突出科技引领。

农旅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盐边县三源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以蚕桑产业为主导,覆盖10个乡(镇),涉及82个村(社区)8万余人。

在距渔门集镇约10公里的荒田村,记者走进一个约1000平方米的桑葚、蚕茧收购中心。负责人彭国美说,今年桑葚采摘期,这里每天吞吐量达200吨以上,还打通了超市和电商销售双渠道。

园区另一种新业态,则是休闲农业。过去,当地蚕桑产业以单一种植业为主,几乎谈不上附加值。如今,记者在国胜乡机房村、永兴镇湾塘村、惠民乡新林村看到,一个个采摘体验园、蚕桑文化主题农庄拔地而起。最近两年,每年桑葚采摘期一到,盐边每天从环湖路、S216道进入北部地区的车流量大增,周末双休日超3000辆次,北部区域的宾馆、农家乐、渔家乐甚至农家小院一房难求,餐馆生意火爆……

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国兵说,蚕桑产业农旅融合一年带来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

“新业态得益于不断提升的农业服务。”吴国兵介绍,除了对农民在生产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补助外,当地还通过建设蚕桑博物馆、加强产业管理服务等方式,在技术、金融、保险等方面加强对园区的支持。

同时,园区还把蚕桑产业提高到“以业养生态”的范畴,发力点从道地药材基地申报开始,推动盐边北部蚕桑食药两用的生态圈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