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 对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1号建议答复的函
m.happymerchs.com 发布时间:2023-11-15 来源:市目标绩效办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XXX代表:
您《关于实施“3+6+3”金融专项行动 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建议》收悉,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高度重视,先后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银行机构、企业走访调研等方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办理举措,全力推进金融支持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会同市金融工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攀枝花监管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聚焦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服务提升、改革创新等四方面,推动政策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助力全市经济运行向上向好,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开好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撑。积极呈报争取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等五部门共同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六方面二十三条金融支持共富措施;联合市金融工作局等四部门对指导意见进行了转发,提出五方面要求,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重要支撑和积极作用。
(一)“政策引领+工具引导”扩大融资总量,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提供“强”的支撑力。按照“总量要够、投向要准”的货币政策要求,强化窗口指导、灵活精准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多元推动拓展融资渠道,有效促进扩总量提增速。一是信贷政策快出早出、快落实早见效,实现信贷总量平稳增长。对标对表中央经济工作、人民银行总分行工作会议精神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全年新增贷款134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的信贷增长计划。于年初相继召开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货币信贷工作会议,及时部署目标任务;建立任务清单、进度清单和问题清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银行机构工作推进情况适时下发业务提示函,构建“三单一函”工作机制;强化动态跟踪监测,对发力滞后的金融机构实施“一对一”的约谈和精准指导,推动全市金融靠前发力成为确定性结果。截至10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994.6亿元,同比增长15.44%,较年初增加128.01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1.74亿元。二是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扩面上量、精准滴灌,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引导功能。积极申请调增再贷款限额、丰富“再贷款+”信贷产品、动态修订存续和新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汇编、线上线下扩大宣传,抢抓政策窗口期,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1-10月,获得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限额9.58亿元,全市使用低成本央行政策资金余额67.58亿元,同比增长36.46%。三是用好用足国际国内、直接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直接债务融资培训和对接辅导,推动非金融企业成功发行全市首单自贸区离岸债券3亿元;首笔企业境外债券成功发行、首笔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融资成功落地,通过跨境方式解决企业资金需求2.62亿元;指导金融机构向上争取境外优惠同业资金额度,发放国际商业转贷款2.4亿元。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优化信贷结构,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增强“进”的动力。围绕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四化同步、六大行动以及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三大战略,明确信贷支持重点,优化完善“6+3”主要信贷政策目标,精准施策加大信贷投入。一是聚焦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围绕钒钛钢铁材料产业集群等,实施“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推动农行攀枝花分行在“攀钢惠信e融”业务基础上实现“票据e融”供应链业务上线并发放;中行攀枝花分行将“融易信”反向保理供应链融资模式拓展至核心企业下游,实现上下游多层级供应商无担保、零成本、纯线上融资。深化产融合作,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进行指导、培育。由市、省级财政共同出资设立制造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推进“制惠贷”融资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园保贷”等,优化匹配制造业投资扩产、科技研发融资需求。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18.07%,较全市各项贷款增速快3.46个百分点;三季度末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02.17亿元,较年初增加51亿元,居全省第二。二是聚焦新型城镇化,强化融资保障、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实施“重点项目融资辅导专班”制度、建立专项对接工作机制;构建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协同支持体系,建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重大项目清单,推介至金融机构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截至10月末,已向2023年度省、市级重点项目发放贷款52.1亿元。大力发展跨境金融,牵头与市商务局联合推出2023年“阳光畅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优质服务竞赛,继续开展2023年“阳光畅汇”个人外汇业务优质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政策落地增效,单笔业务办理时长从1.5天缩短至1.5分钟。截至10月末,实现涉外收支4.87亿美元。三是聚焦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送码入户、一键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兴旺”“六个一批”定点帮扶等行动,聚力支持天府第二粮仓和国家阳光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指导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农资公司、县(区)政府部门及企业合作,打通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创新推出全省首例以国有平台公司为核心企业,银行为村民授信、由运营公司为农户贴息和给集体经济组织创收的全线上农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银行机构围绕“攀粮”“攀菜”等现代特色农业需求,推出“天府粮仓贷”“助农增收贷”“攀果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截至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26.84亿元,同比增长18.21%,同比增速居全省第七位。
(三)“助企纾困+减费让利”提升金融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赋予“实”的助力。从持续纾困解难和普惠性金融支持两方面细化举措,加大对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稳帮扶,做好阶段性纾困政策的后续服务。指导银行机构对仍有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需求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予以协商支持。1-9月,全市银行机构对到期普惠小微贷款累计延期6.6亿元。二是提质效,深化民营小微金融服务。在供给端,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商户云贷”等主动授信、随借随还低利率、纯信用贷款产品以及电子权证、数字人民币贷款等。在需求端,协同市级部门建立融资顾问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增量30.75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01倍;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为36.92%,居全省第一;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为53.79%,居全省第二。三是强联动,优化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加大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三季度全市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平均首付比例同比分别下降0.23个和1.22个百分点;全力做好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银行机构运用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成功发放全市首笔、全省第二笔保交楼贷款2800万元;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使用率达100%,居全省第一。四是续让利,提升惠企便民利民服务。持续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成果,1-9月全市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5%,同比下降31个BP。深化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创新打造“攀枝花市云闪付小微商户联盟”,升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347个;创建适老化和小微企业服务“阳光金融服务示范网点”26个,打造“阳光金融服务驿站”3个。
(四)“积极探索+创新突破”深化绿色金融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注入“新”的活力。紧密结合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的“绿色化转型”战略,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路径。截至9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66.23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16.89%,居全省第三。一是明确目标定位,成功创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牵头编制完成《攀枝花市建设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单位主要负责人随同市领导赴人行四川省分行拜访对接绿色金融试点申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会同市金融工作局参加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地区扩容评审工作专题会议,接受并通过省级部门及专家现场评审。于8月成功获批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两个扩容地区之一,探索制定转型金融标准,精准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二是积极探索,着力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成立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工作室,多渠道梳理学习欧盟、ICMA、CBI、浙江湖州等国际国内已发布的转型金融标准,积极借鉴其经验和方法。梳理汇总发改委等部门已出台的高碳产业转型路径文件,为转型金融目录的编制提供依据。加强与市经信、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联动,根据辖内高碳产业行业分布等,加紧研究攀枝花市首批转型金融支持目录编制涉及的行业明细,以及相对应的行业低碳转型基准值、目标区间等,探索推进低碳转型活动范围界定。三是政策联动,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激励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市级层面整合资源设立3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绿色低碳产业;县区层面出资5000万元设立光电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绿色光电产业发展。建立绿色企业、碳减排项目库,推动银行机构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川碳快贴”等政策工具支持对接碳减排项目融资、碳减排票据贴现超过4亿元。四是服务创新,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推动地方法人银行设立绿色支行,提升绿色金融营运能力;推动银行机构围绕高碳产业低碳转型、水风光氢储清洁能源产业、零碳村、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等定制“银团贷款+行内联贷”“债转股”“租赁+信用证”“政策性开发性基金+投贷联动”“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升级”等方式精准对接绿色低碳转型资金需求;选派“金融书记”到乡镇挂职,定制“零碳光富贷”“光伏贷”等信贷产品,赋能“零碳村庄”建设。积极辅导和推动高碳企业发行低碳转型债券、科创票据等助力低碳转型,实现直接债务融资25亿元。五是科技赋能,推进企业碳核算和碳信息披露。组织银行机构推进企业客户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InsBlue)等平台进行碳核算账户开立与企业耗能数据收集,通过“碳排放自动核算、报告一键生成”功能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开展碳核算和信息披露提供公共工具。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按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编制2022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于2023年5月底完成披露。
(五)“统筹发展+筑牢防线”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织牢坚强保障。一是将“防未病”和“治已病”相结合,不断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防控。突出央行评级和现场核查的风险发现和及时纠偏功能,全面调研评估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稳健性,动态掌握风险底数,确保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3季度评级不掉档。以2023年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压力测试为抓手,采取风险提示和早期纠正措施,不断压实银行机构主体责任,进一步督促辖内银行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压实压紧县(区)主体责任,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解落实县(区)非法集资考核指标,督促各县(区)加强非法集资宣传和风险排查预警。建立大中型企业融资风险监测机制,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和分析,做好龙头企业资金风险摸排,为相关处置提供预警指引。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65%,较去年同期下降0.48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收窄,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排名实现大幅跃升,金融发展稳中向好。二是以存款保险制度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为抓手,构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组织各银行机构围绕仁和、米易、盐边等重点县区、乡镇开展集中存款保险宣传,围绕“存款保险,‘蜀’您存款安全”等主题,下沉宣传重心、贴近宣传对象、丰富宣传形式,有效预防异常挤兑事件发生。大力开展“涉金融字样”民间非法投融资问题排查,组织银行机构参与“3.15消费者权益日”“6.15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聚焦养老、涉农、解债、民间投融资等领域,通过查台账、看合同、查资金、看广告等方式,打击非法集资现场宣传。截至9月末,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相关宣传活动14场,发放宣传折页3万余份,受众人数达5万余人,推动实现上半年处非、存保的宣传目标。全市总共制作42部公益短视频,计传播浏览量突破19万人次。相关企事业单位利用电子显示屏、公共交通广告、楼宇电梯广告宣传3万余次。
二、工作推进中存在困难问题
金融组织体系发展不足。辖内银行机构主体不丰富,六大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未入驻,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仅有一家;主要融资担保机构担保增信功能较弱,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停摆,股权等投融资市场不活跃。金融业态总体规模偏小、种类较为单一,银担等各类型金融机构联动创新发展基础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融资保障。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用好用足各类央行低成本政策资金,围绕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融资培育辅导,强化信贷支持;深入实施企业上市“456”培育计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持续提供强劲金融动力。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金融供给。聚焦工业强市战略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星辰计划”、推进制造业企业“制惠贷”融资试点,常态化组织开展融资对接周“金融问诊”活动,加大攀枝花“2+3”现代化工业体系、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金融支持。围绕“四化同步”“六大行动”“天府第二粮仓”建设等,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农村金融、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优化金融供给,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三是着力破除障碍,加快探索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持续推进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建设,推动《攀枝花市建设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创新试点工作方案》落地实施,聚力市级部门和县区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和对外交流合作,加速地方转型金融标准探索制定进程。开展绿色金融专项行动,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引导、推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深化产业财政金融政策互动等,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有效路径。
四是多方协同联动,打造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良好生态。推动银行机构加强向上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业务权限、总量规模、创新试点等,提升自身改革创新能力和水平。协同市级部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驻攀枝花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创新型金融组织发展,推进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推进担保体系、融资服务平台等配套机制建设;强化金融债权保护、不良资产化解处置,推进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持续净化信用环境,优化区域金融生态。
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
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