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攀枝花市仁和区“十二五”住房和城乡建设 发 展 规 划
m.happymerchs.com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区发改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攀枝花市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攀枝花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攀枝花市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是仁和城市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战略机遇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本次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以《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为主线,继续实施“北联南扩”发展战略,依托仁和独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发展空间优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用3-5年的时间,使仁和的环境更加优美、交通更加便捷、特色更加凸显,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将仁和打造成为“攀枝花最宜人居中心、攀西特色民族文化中心,川滇区域交通商贸中心、西部阳光旅游度假中心”。
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分为城市建设(攀枝花城市中心区的组成部分)和村镇建设两个方面,其中城市建设主要分布在仁和镇、前进镇和大河中路,城市规划控制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区户籍人口790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588人,农业人口 13495人;村镇建设分布在平地镇、大田镇、总发乡、啊喇乡、大龙潭乡、中坝乡、太平乡、同德镇、布德镇、福田镇、务本乡等11个乡镇,共有人口12031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74人,农业人口115038人。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仁和区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力度强,投入多,速度快、质量优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间,仁和区城乡建设工作始终坚持规划先导的原则,先后投入近1500万元资金委托海口城市规划设计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仁和阳光康养旅游区控规编制、干坝塘片区控规编制、仁和区城区控规修编等,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88422万元资金建成经济适用房8302套,建筑面积758222平方米;投入2400余万元资金建成并投入使用廉租住房324套,建成面积30400平方米;五年来累计为3518户(8754人次)低收入无房户及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 548万元,通过以上措施着力改善了住房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三、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仁和区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了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培育和激活了房地产市场,以环境优势凝聚了人气;在加快中档商品房的建设方面,相继完成了仁和春天花园、上海花园、四季花城、远达南山花园四大房地产项目;启动并完成了碧水阳光、竹苑春晓、金泰豪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五年来房地产开发商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
四、仁和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
“十一五”以来,仁和区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86亿元,比 “十五”期间基础设施投入4.26亿元增长131%,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突破10万人(含非区属户籍人口),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8%。
“十一五”期间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情况 |
|||
建设 年度 |
工程名称 |
投资规模(万元) |
完成投资(万元) |
2006 |
全区新建和改造公厕 |
560 |
230 |
仁和新村1#、2#道路及一农贸市场周边道路改造工程 |
500 |
190 |
|
城区垃圾厂增容扩建工程 |
495 |
195 |
|
岩神山景区工程 |
4000 |
700 |
|
仁和公园景区打造工程 |
5000 |
400 |
|
法院段滨河景观工程 |
150 |
60 |
|
南山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发展区 |
1500 |
1500 |
|
2007 |
城区垃圾厂增容扩建工程 |
495 |
300 |
法院段滨河景观工程 |
150 |
90 |
|
全区新建和改造公厕 |
560 |
330 |
|
仁和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 |
7000 |
2007年-2008年累计完成投资1700 |
|
岩神山景区工程 |
4000 |
1200 |
|
仁和新村1#、2#道路及一农贸市场周边道路改造工程 |
500 |
310 |
|
2#桥建设工程 |
500 |
500 |
|
仁和公园景区打造工程 |
5000 |
1800 |
|
4#桥建设工程 |
1000 |
1000 |
|
南山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发展区 |
2000 |
2000 |
|
2008 |
2#线及春天花园段滨河景观工程 |
1500 |
1500 |
仁和广场二期项目 |
150 |
150 |
|
岩神山景区工程 |
4000 |
1500 |
|
仁和公园景区打造工程 |
5000 |
2000 |
|
田房箐高压线路、110KV兴老线、110KV施园线、35KV施熊线搬迁工程 |
800 |
800 |
|
南山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发展区 |
3500 |
3500 |
|
2009 |
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工程 |
4700 |
4700 |
五十一道路及连接桥工程 |
1100 |
1100 |
|
岩神山景区工程 |
4000 |
600 |
|
仁和广场三期项目 |
200 |
200 |
|
仁和公园景区打造工程 |
5000 |
800 |
|
炳仁线建设 |
累计投资71900 |
2007年-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35000 |
|
南山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发展区 |
5000 |
5000 |
|
2010 |
四季花城连接线及排洪沟工程 |
3200 |
3500 |
莲花村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1#、7#、8#、9#道路 |
4500 |
3200 |
|
托利多段滨河景观工程 |
200 |
200 |
|
仁和新村3#线工程 |
300 |
300 |
|
大河流域城区段市政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
4000 |
4000 |
|
大河中学扩建工程 |
10000 |
10000 |
|
南山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发展区 |
8000 |
8000 |
|
合 计 |
|
|
98555 |
五、镇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加大了对省级试点镇大田镇、同德镇,市级重点镇平地镇、福田镇的建设力度,平地镇迤沙拉村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十一五”期间,投入300余万元,完成各类规划16个。完成了平地镇、大田镇、总发乡、布德镇总体规划及其集镇建设规划修编; 完成了前进镇普达村、大龙潭乡混沙拉村、总发乡立新村、平地镇平地村等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了迤沙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了全区“8.30”地震灾后重建体系规划;完成了福田镇梅子箐、平地镇波西村、大龙潭乡拉鲊村、啊喇乡长坪梁子、苍蒲地和麻地等灾后重建点建设规划。
“十一五”期间,完成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500万元,主要实施了城镇道路配套建设33100余平方米,集镇供水达6850吨/日,配套供水管网40.5KM,高位水池13座,合计容量2000余立方米,农贸市场41900余平方米,公共绿地3600平方米,停车场4500平方米,安装路灯240盏,建设人行道4.06万平方米,排洪沟5080米,垃圾场11个,文化卫生设施15000余平方米。
“8.30”地震灾害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干部群众经过一年多的顽强努力,完成了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30934户,总投资14370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1918万元。按时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确保了灾区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六、建筑业长足进步。
在“十一五”期间,仁和区建筑业、建材业处于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规模不断壮大。“十一五”末辖区内从事房地产、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的企业以及建材生产、销售的企业达70余家。我区的建筑业同时也面向外部市场,多家房地产、施工企业已跨市、跨省,在市外、省外充分发挥了我区建筑业作用,并赢得好评。同时我区建筑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与建筑业紧密相关企业的发展,如钢材、水泥、木材、玻璃、砂、石、砖、铝材等。由于建筑业的建材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建材企业和与之相关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七、整规建筑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十一五”期间,全区建筑工地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筑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年纳入市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备案的工程项目60个,实现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程约70项,建筑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施工人员1万余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人工地基检测率、工程质量合格率、机械设备登记率、安全备案率、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率均达到100%,安全达标率98%以上,文明工地备案率82.5%以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五年共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13项,共计2190万元,其中列入省、市清欠计划项目1660万元,清欠率为100 %。
八、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建设整体水平不够,城市管网配套不完善。
二是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存有较大差距,致使未批先建、“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屡屡出现,导致一定的安全、质量隐患。
三是村镇规划管理缺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是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
五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信息跟进等方面工作。
第一章 “十二五”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两个格局转变”为导向,以“一区五园”、“一线四点”、“北联南扩”为重点,纵深推进“稳煤兴工调结构,城乡统筹促繁荣,文明生态宜人居,平安和谐建小康”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即着力打造攀枝花区域交通枢纽、川滇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攀西生态宜居中心、四川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西部阳光休闲度假基地,四川特色农业产品基地,努力建设实力、魅力、生态、和谐仁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次城乡建设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考虑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区GDP,人均收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客观因素,力求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第二章 “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一、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区、和谐乡镇;
坚持立足资源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分类指导;
坚持市场化取向。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设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区域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形成城市和村镇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协调;逐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防灾能力较大幅度提高;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住房保障制度健全,住宅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条件协调,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规则和监管机制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成熟,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分领域主要预期目标
(一)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对城镇发展的指导,统筹城乡建设活动,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努力实现城镇建设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定位区域功能和作用,强化产业支撑,壮大经济实力,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巩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带动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突破13万人(含非区属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0%。
(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合理确定土地供应结构,明确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各类棚户区改造的具体用地比例,并优先保证供应。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探索以政府直接投入、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税收优惠等多种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投入。
强化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标准,建设精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建设的规划布局,参照人文与自然协调共存,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力求使住宅小区的建设体现其现代化特征和时尚特点,体现个性和特色,力争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功能全、环境美、品位高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理想的置业和居家环境,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品味。大力发展节能型和低碳绿色居住建筑,稳步推进住宅产业化。力争“十二五”期末,仁和区净增住宅220万平方米面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三)加快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完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防灾和应急能力建设,逐步构筑功能齐全、布局科学、规模合理、节能低碳、高效协调、管理规范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强力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落实节能减排要求,提高城镇压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强污水收集系统和垃圾转运设施建设。
(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全域规划、全面建设、全程控制”的要求,奋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1、全域规划。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整理相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农村环境保护相结合,结合民族建筑风格,编制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区所有乡镇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修编,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及新村建设规划设计。
2、全面建设。以“一线四点”乡镇为重点,扶持省、市级重点镇实施优先发展,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着力加强集镇和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服务功能基本完善,把一批沿国道、省道、县道基础较好的小集镇发展成为经济繁荣、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到2015年,集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服务功能基本完善。集镇污水处理率达到2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所有行政村沼气普及率达到80%,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达90%以上。
3、全程控制。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统一协调指挥,领导全程参与村镇规划编制、村镇规划管理、村镇建设管理、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新农村建设管理等工作,努力做到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各方面大力配合、齐抓共管,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五)完善建筑市场机制与监督管理体系。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力度,创造公平交易的工程招标环境。
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以行政执法为主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事故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力争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城区达100%,村镇达60%。
加强行业管理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走质量型效益型发展型道路。继续以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为主线,加大农民工资保障金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建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六)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低碳建筑业。
落实建筑物碳排放的强制性标准,实行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认定制度,结合我区实际,促进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推进建设标准化,鼓励企业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开展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完善支撑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强制与激励结合,行政与经济互补,技术与资本协同,全方位推进低碳建筑业发展。
第三章 “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城乡规划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转变城乡规划编制理念。以单纯拓展地域空间、做大城镇规模为主,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析来控制城镇人口发展规模和用地规模;从局限于本地区的空间布局,转变为注重相关区域的协调发展;从注重确定开发项目,转变为注重保护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从注重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定位,转变为确定合理的发展标准,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我区“十一五”期间编制的《攀枝花市五十四至仁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攀枝花市干坝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攀枝花市仁和塆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科学论证,合理分析,完善仁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
--做好城市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工作。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保持城市规划的适度超前性和持续性,并对城市中心区和重要地段做好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对城市设计、小区规划、建筑物单体设计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用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方案。
(二)构建积极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
--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发挥城市规划委员会(预审)的作用,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
--构建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各级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向公众提供规划的有关信息,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公共征询意见等形式,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实施和调整的机制。
--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对城乡规划建设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公众城乡规划意识的培养,普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知识和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公众关心城乡规划、建设,正确使用和自觉维护城市设施,热爱自己的城市家园,做文明市民。
二、住房建设
(一)利用好储备土地,在强调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前提下,重点确保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达到住房土地供应总量的70%以上,并严格监管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2011~2015年,仁和区住房供应总面积将达1200亩,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为580亩,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为620亩。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保证公平竞争,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建设节能、省地、绿化型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立足住房市场需求,提升房地产品质,倾力打造大河两岸商品房开发,推进仁和商业影视大厦、峻岭天下、颐和蓝天、鹭栖花园、南洋瑞景、半岛阳光等房地产开发项目。
(三)着力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通过加快推进棚户区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扩大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实施公共租赁住房补贴等方式,全面推进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实施进程,积极推动公积金贷款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措施,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到“十二五”期末,仁和区将通过经济适用房、棚户区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全面实现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达到70%以上。
(四)进一步规范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和政策扶持,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树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经营服务和管理理念,提升物业的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逐步将物业管理向乡镇延伸,提高乡镇品位、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推行住宅小区标准化物业管理,力争创建省、市优秀住宅示范小区。
三、城市建设
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以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同时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合计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实施时间顺序。
仁和区“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 |
||||||
|
|
|
|
|
单位:万元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规模 |
建设投资 |
实施时间 |
备注 |
1 |
大河流域城区段河道整治工程 |
续建 |
2.1公里河道整治、排污箱涵整治及沿河两岸河道景观整治;河堤建设、景观建设及管网建设 |
21000 |
2011-2015 |
|
2 |
宝灵寺片区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1500米(道路及附属设施) |
5000 |
2011-2014 |
包括城区1#道路 |
3 |
四号地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约7300米(道路及沿道路两侧给排水、强弱电管网) |
13000 |
2011-2015 |
|
4 |
弯腰树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约5400米(道路及沿道路两侧给排水、强弱电管网) |
8500 |
2011-2016 |
|
5 |
弯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1000米 |
4000 |
2011 |
|
6 |
莲花村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约4600米(道路及沿道路两侧给排水、强弱电管网);新建桥梁两座,桥梁面积共2140平方米 |
8000 |
2011-2015 |
|
7 |
商务办公区广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包括地下室及配套设施建设) |
6000 |
2011-2014 |
|
8 |
南山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发展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南山 |
20000 |
2011-2015 |
|
9 |
迤资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
20000 |
2011-2015 |
|
10 |
同乐家居广场市政广场 |
新建 |
5000平方米 |
500 |
2011 |
|
11 |
大河中路市政广场 |
新建 |
5001平方米 |
500 |
2012-2014 |
|
12 |
仁和区公厕建设项目 |
新建 |
10座 |
500 |
2011-2012 |
|
13 |
大河中学新区建设 |
续建 |
5000平方米 |
15000 |
2011-2015 |
|
|
合 计 |
|
|
202000 |
|
|
四、村镇建设
(一)村镇规划。
“十二五”期间,按照“三规合一”的标准编制中坝乡、大龙潭乡、啊喇乡、务本乡、布德镇、同德镇、福田镇等7个乡镇的乡(镇)域体系规划、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集镇建设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约570公顷,规划投资570万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编制好56个村庄及聚居点规划,规划面积约1820公顷,规划投资650万元(详附表)。
仁和区2011-2015年村镇规划编制计划表 |
|||||||||
序号 |
乡镇名称 |
集 镇 规 划 |
村庄及聚居点规划 |
总投资(万元) |
备注 |
||||
数量(个) |
规模 (公顷) |
估算投资(万元) |
数量(个) |
规模 (公顷) |
估算投资(万元) |
||||
1 |
仁和镇 |
|
|
|
8 |
170 |
80 |
80 |
|
2 |
前进镇 |
|
|
|
7 |
160 |
70 |
70 |
|
3 |
总发乡 |
|
|
|
8 |
170 |
80 |
80 |
|
4 |
中坝乡 |
1 |
60 |
60 |
4 |
130 |
40 |
100 |
|
5 |
大田镇 |
|
|
|
4 |
130 |
40 |
40 |
|
6 |
平地镇 |
|
|
|
4 |
130 |
40 |
40 |
|
7 |
大龙潭乡 |
1 |
100 |
100 |
5 |
140 |
50 |
150 |
|
8 |
啊喇乡 |
1 |
50 |
50 |
4 |
130 |
40 |
90 |
|
9 |
务本乡 |
1 |
50 |
50 |
4 |
130 |
40 |
90 |
|
10 |
太平乡 |
|
|
|
4 |
130 |
40 |
40 |
|
11 |
布德镇 |
1 |
100 |
100 |
5 |
140 |
50 |
150 |
|
12 |
同德镇 |
1 |
150 |
150 |
5 |
140 |
50 |
200 |
|
13 |
福田镇 |
1 |
60 |
60 |
3 |
120 |
30 |
90 |
|
|
合 计 |
7 |
570 |
570 |
65 |
1820 |
650 |
1220 |
|
(二)村镇建设。
“十二五”期间,以平地、大田、同德、布德4个乡镇集镇为重点,在15个新农村示范村庄及聚居点实施以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环卫等为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40600万元;抓好新农村的新村(聚居点)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计划投资9000万元;着力抓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11户,总投资7000万元(详附表)。
仁和区2011-2015年村镇建设项目计划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址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投资预算(万元) |
资金来源 |
建设年限 |
备注 |
1 |
仁和镇基础设施建设 |
仁和镇 |
集镇和村庄 |
6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2 |
前进镇基础设施建设 |
前进镇 |
集镇和村庄 |
6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3 |
总发乡基础设施建设 |
总发乡 |
集镇和村庄 |
80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4 |
中坝乡基础设施建设 |
中坝乡 |
集镇和村庄 |
12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5 |
大田镇基础设施建设 |
大田镇 |
集镇和村庄 |
36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6 |
平地镇基础设施建设 |
平地镇 |
集镇和村庄 |
36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7 |
大龙潭乡基础设施建设 |
大龙潭乡 |
集镇和村庄 |
120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8 |
啊喇乡基础设施建设 |
啊喇乡 |
集镇和村庄 |
12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9 |
务本乡基础设施建设 |
务本乡 |
集镇和村庄 |
6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10 |
太平乡基础设施建设 |
太平乡 |
集镇和村庄 |
6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11 |
布德镇基础设施建设 |
布德镇 |
集镇和村庄 |
50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12 |
同德镇基础设施建设 |
同德镇 |
集镇和村庄 |
24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13 |
福田镇基础设施建设 |
福田镇 |
集镇和村庄 |
12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
基础设施建设 |
|||||||
|
小 计 |
|
|
40600 |
|
|
|
14 |
新村(聚居点)建设 |
各乡镇 |
15个 |
9000 |
政府补助 招商、自筹 |
2011-2015 |
新村建设示范村 |
15 |
农村危房改造 |
各乡镇 |
1211户 |
7000 |
政府补助 自筹 |
2011-2015 |
|
16 |
合 计 |
|
|
56600 |
|
|
|
五、建筑业
进一步围绕产品质量、效益、农民工工资保障三个方面进行。
建筑产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工程项目代建制度,完善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对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五家责任主体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十二五”期间,我区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将快速增长,其中建安产值、税收比“十一五”期间各增加10%、15%。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建设领域劳动用工制度,加大打击非法用工的行为和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攀枝花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大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执行力度,并在各个环节打击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力度,确保不再发生新的拖欠。
六、建材业
按照建设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攀枝花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宏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规模和能力,新建两条商品混凝土、两条商品砂浆生产线,实现商品混凝土产能达到50万立方米,商品砂浆产能达到20万立方米,产值上亿元,并在2012年底全面确保全区城区范围内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混凝土、砂浆目标实现。
“十二五”期间,以推进建筑节能,创建低碳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单位的作用,用3年左右的时间,加快我区建筑门窗产品标识测评认证工作,加大门窗标识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我区建筑主要门窗产品的节能性能。
- 实现住房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
主要对策措施
要从根本上加快仁和区城市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仁和区住房和建设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培育房地产市场,规范建筑市场,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一、解放思想,强化领导,全面推进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
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新时期,必须审视我区的优劣势,牢牢抓住城乡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建设定位,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牢固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秉承坚持强烈的机遇、竞争和发展意识,大力增强住房和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辩证观念,统一思想,坚定目标,强化领导协调机制和住房城乡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全面推进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
二、加快科技推广和信息工作,大力提高建设系统科技水平。
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增强建设事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重点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开展住宅产业现代化基础性技术及相关政策、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城市基础设施一城市环境建设技术研究;推广转化建筑节能新材料、建筑业施工新技术。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确保城市功能良性运行。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大力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大胆创新机制,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真正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推向市场,管好有形资产,激活无形资产,以经营城市的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确保全区建设向市场化的方向健康协调发展。
四、严格程序,依法管理,强化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促进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法定建设程序,重点抓好项目招投标、规划设计、工程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规范建设主体行为,严格执行项目报建制、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审计制,杜绝“三边”和“豆腐渣”工程,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继续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
五、多管齐下,多元融资,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狠抓土地储备和投放工作,盘活土地存量,实行集约化管理,走以地生财之路。科学进行市场运作,推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制度,鼓励个人、集体和社会各方面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和管理。加大项目建设规费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力度,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正常建设和维护。
六、加快人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大型建筑企业为突破点,积极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对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一个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为主导,建设类企业为载体,培训机构为中心,鉴定机构为补充的培训平台。建立健全相关的规定,明确各参与主体的义务和权利,各负其责,确保辖区大部分农民工参与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针对实际需求,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进一步引导培训机构创新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大幅度增加实际操作训练时间,扶持有能力的培训机构独自建立培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基地,提高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培训效果。
七、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城乡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公正机制;严格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