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攀枝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m.happymerchs.com     发布时间:2006-10-27     来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04年2月2日在攀枝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 赵爱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的工作回顾

  2003年,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与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动员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五年翻番”目标开局良好,起步稳健。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3.82亿元,增长   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9.04亿元,增长10.7%。工业增长不断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11.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66亿元,增长144.7%。攀钢三期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国有大企业继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工业新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经济增势强劲,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完成烤烟种植3.8万亩,新增水果基地3000亩;建成4个省级优质农产品基地、1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安宁河堤防工程按计划推进,大竹河水库开工前准备加紧进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亿元,分别增长17.2%和28.7%。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长江漂流节,“长漂”旅游精品品牌形象逐步凸现。商贸、运输、邮电、通讯、餐饮业等发展较快。一批大型商贸设施相继建成营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5亿元,增长    12.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9.83亿元,增长19%;实现财政支出20.48亿元,增长19%。金融运行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8亿元,比年初增长16.8%;金融机构信用投放总量135.2亿元,比年初增长13%。保险、证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市政府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采取非常之策,建立五级联动快速反应机制,构建四道防线,加强重点防范,实施群防群控,有效防止了疫情传入,实现了“零传入、零感染、零病例”的非典防治工作目标,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重点建设成绩突出

  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49亿元,增长50.3%。攀枝花民用机场按期通航,格福路、渡金线、大河北路、钢花路改造及机场路建设按期完成,炳仁路前段达到通车条件;法拉大桥即将竣工,新渡口大桥、环城路清乌段、临江路下段、攀密路建设和改造工程快速推进;攀西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设工程、省道214桐雅段和丙桐段、省道216渔长段改造相继开工;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奠基。仁和水厂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金江水厂、污水处理厂炳草岗分厂和西区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按计划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加快,炳二区、炳三区规划方案完成,行政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四)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经济协作和项目引进,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签约项目364个,履约349个,实际到位资金   33.42亿元,增长108%;大项目引进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41个,其中上亿元大项目31个。直接利用外资3237.49万美元,新审批外商投资企业7户。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出口1.29亿美元,增长62.1%。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企业29户;攀钢、攀煤等大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攀煤沿江煤矿关破工作已经完成。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实行,市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成果继续得到巩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开始启动,其它各项改革稳步实施。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全年实现土地收益2.8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19.6%,人才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教育事业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重点科研项目125项,其中获市级以上奖励53项。氯化法钛白制备技术等一批新材料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钒钛及磁性材料领域一批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初见成效,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进展;优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录取率达到79%;幼教、职教、成教和民办教育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发展良好。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市广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村村通数字卫星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全市广播、电视节目混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上升到93.2%和94.4%。结合非典防治,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及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加强区域体育中心建设,国家级射击射箭训练基地、激流回旋皮划艇竞训基地和棒垒球训练基地奠基,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矿业秩序整治和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土资源得到合理保护,环境污染得到较好控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3‰。强化了工农共建、军民共建,建成“全国双拥模范城”。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审计、监察、药品监督、统计、物价、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信访、保密、人防、防震减灾、残联、老龄、妇女儿童、地方志编写、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七)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000人,新增就业岗位882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两个确保”全面落实,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开始启动。实施新村扶贫9个,移民扶贫1189户,解决了1800余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脱贫人口返贫率控制在5%以下。对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实行住房改善补贴,对民族地区和农村特困家庭学生进行“两免一补”,灾区群众帮扶和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1%,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3元,达到2779元。农村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八)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认真开展“四五”普法,积极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大力加强隐蔽战线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九)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以建立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诚信政府为目标,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政府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执法能力逐步增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行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民主评议行风和行政执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工作,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增强了政府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各位代表,2003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一年。这是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奋力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驻攀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攀枝花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作风改进和效率提高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推进还不快。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快速发展的能源、水利资源和资金短缺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有待巩固,城市环境治理亟待加强,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特别是部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辍学率依然偏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一些社会矛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繁重等等。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的政府工作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是实现经济总量五年翻番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以上要求,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达到11%,力争达到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新增就业岗位8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做好以下12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攀钢三期工程和白马矿建设,积极推进冷轧增建热镀锌铝生产线、热轧酸洗板生产线、焦炉易地大修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使攀钢逐步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大力支持十九冶、攀煤、二滩、川投化工等大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搞好钢铁、钒钛及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延伸”原则,鼓励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资源开发;加快新的电源点建设和电网建设,确保发电公司2×135mw煤矸石电厂建成投产,抓好攀煤2×135mw煤矸石电厂建设和其它水电项目建设,形成攀枝花新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抓好工业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兴中钛业钛白粉、攀钢高钛渣项目等建设进程,确保明珠铝业、川投化工等企业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扶持一批技术起点高、市场潜力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攀钢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和攀煤矿井机械化及地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推进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搞好工业协调服务。针对能源紧缺状况,严格能源市场管理。在加强电源点建设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用电指标,搞好电力科学调度,保证生活和重点生产单位用电。积极组织好煤炭生产,调控煤炭内销外运,禁止新上、扩建焦炭生产项目,加快宝鼎煤炭资源深部勘探,整合煤炭资源,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抓好安全设施建设。突出安全重点,加强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特色农产品比重,确保鲜食玉米、豌胡豆面积达10万亩以上;早市蔬菜要在精、细、特上下功夫,提早上市时间;抓好烤烟生产,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产量达12万担;大力发展花卉、蚕茧等产业。加速人工草场建设和牲畜良种引进,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水产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兴办和引进龙头企业。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工建设大竹河水库,完成高堰沟水库主体工程和病害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建设小水窖工程和微水抗旱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加强农村三级路网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抓好仁和区省级试点。加强对农民的科技、金融、信息、市场营销、气象等各类服务。推进农业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全年力争实现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5.5万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

  (三)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

  切实搞好城市规划。按照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切实做好城市中心区、拓展区和城镇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提高详细规划覆盖率。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建设。加速实施交通建设五年大会战规划,力争新渡口大桥、省道216渔长段、省道214桐雅段和丙桐段年底通车;加快攀西、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省道214路总段新建工程和省道310雅李段改造工程及新雅江大桥建设;新开工省道310李和段、省道214甸昔段和总挖段、省道216河冷段和冷渔段改造及新密地大桥建设等项目。搞好农村公路路网建设。抓好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攀密路、环城路清乌段、临江路下段、冶金路下段等改造和建设项目;启动长寿路、平江路等改造工程和炳仁路后段、滨江大道上段等建设项目;加快炳三区、炳二区等新区建设步伐;以市政管线、给排水、燃气供应、公交站场、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为重点,推进市区公共和公用设施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加大经营城市力度。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坚决清理查处和纠正土地隐形交易等违法行为,加快土地有形市场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比重,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鼓励市内外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形成城市发展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加强城市管理。抓好城市综合管理,搞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着力构建城市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按照“三年栽上树,五年绿起来”的要求,切实加强市区视野区绿化造林和管护工作,确保目标按期实现。

  (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积极支持商贸、餐饮等行业发展,大力培育社区服务、住房、汽车和娱乐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抓好现代物流业发展,力争列为省级现代物流试点城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攀枝花”项目实施,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以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倾力打造“四大旅游品牌”,抓紧实施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项目一期工程,继续推进红格温泉度假区、攀西大裂谷格沙拉生态旅游区、国际长江漂流培训基地等的开发建设,积极筹备并争取举办国际长江漂流大赛。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抓好机场营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以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进大项目。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充分发挥各区县、各部门、各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做招商主体,实行“全员责任招商”。积极采取各种招商方式,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项目库建设,搞好项目的包装、评估、推介和跟踪服务。重视招商引资项目协调,防止恶性竞争。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依法维护投资者权益。积极拓展以东南亚市场为重点的外贸出口市场和外经市场,大力培育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继续加强与市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友好城市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深化各项改革,健全市场体系

  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年内完成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进程。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公正调节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行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征地管理;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消除体制性障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外贸等方面,使民营企业享受与其它企业同等待遇。激活民间资金,加快其向民营资本转变。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生产资料市场、建筑市场、文化市场等,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七)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全力支持经济发展

  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培植税源,强化征收管理,杜绝  “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重点支出。继续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搞好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及“收支两条线”管理等。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三有一不”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搞好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加强信贷营销,确保全市金融机构信用投放总量增长10%以上。加强金融安全区建设,巩固A级金融安全区成果。搞好金融改革,尤其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大力发展保险、证券、期货等其它金融业。

  (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着力抓好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村部分地区辍学率偏高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办好高等教育,促进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止非典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攀枝花地域特色文化。不断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省“十运会”,全力支持国家级射击射箭训练基地、激流回旋皮划艇竞训基地和棒垒球训练基地建设,切实做好攀枝花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筹备工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老年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统计、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物价、气象、审计、档案、工商、粮食、海关、检验检疫、保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防震减灾、地方志编写等项工作。做好建市40周年庆祝筹备工作。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以铁矿、煤矿为重点的矿业秩序整顿,不断巩固整顿成果。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继续搞好城市环境建设秩序整顿,加强金沙江两岸环境整治,切实抓好江河沿线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认真解决散装运输抛洒和扬尘问题。加强生态型人居环境建设。

  (九)统筹区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市场分工、产业细化、城镇功能定位的需要,调整发展思路,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突出抓好一批区县骨干项目,各区县力争年内至少增加1户投资和产值均上亿元的大项目,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主导产业。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加强区县间的分工与协作,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资源上优势互补、机制上相互融合、规划上彼此衔接、服务上相互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根据各区县的基础状况和发展条件,统筹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人口、就业、产业在各区县协调分布。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十)坚持执政为民,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全年新增工作岗位85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0%以上。努力拓展就业门路,充分挖掘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大力开发城市环卫、社区和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重点抓好“4045”人员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抓好城镇“低保”,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和落实。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工伤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医疗保险,探索农村养老保险,抓好个体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建立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清缴欠费力度,提高征缴率,使社会保障资金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加大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重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认真抓好“四大扶贫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移民地区、边远山区农民的人居环境。认真做好关心困难企业职工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妥善解决困难家庭在就医、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十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顾问团等决策咨询机构的作用,认真听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建议和意见,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加强重大项目的咨询和论证,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不断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认真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升全民法律素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新的稳定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抓好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探索建立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强化隐蔽战线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果。

  (十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办好政务服务中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营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不断加强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努力掌握和运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增强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把精力放在抓发展上,放在为民办实事上,放在让老百姓得实惠上,放在求工作实效上,放在解决急、难、险、重问题上。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特别要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听民声,深入基层查民情,真抓实干解民忧,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今年我市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攀枝花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绩迎接建市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