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的“三高”新解

——金江镇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

m.happymerchs.com     发布时间:2025-03-29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春日的阳光洒在金江镇阿基鲁社区的小广场上,48岁的吴忠平端着保温杯与邻居闲聊,身后是新建的电梯公寓楼群。这个曾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如今用“住高楼、收入高、品质高”的“三高”新解,写下了我市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注脚。

  时针回拨到2020年,国家钒钛高新区建设推进到吴忠平所在的村组。吴忠平至今都记得丈量土地时的复杂心绪——耕种几十年的土地即将被征收。“当时心里直打鼓,没了土地我们吃啥?”妻子王开翠回忆,那时全家年收入刚过万元,女儿还在读职高,对未来的生活看不真切。

  转折发生在政策宣讲会上。“生活安置、社保兜底、就业培训三管齐下,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吴忠平掏出文件袋:每月905元过渡生活费,15年社保政府代缴,人均30平方米安置房。全家三口置换到101平方米的新房,补了21平方米的差价。“算上装修,一共花了5万多元。”吴忠平笑称,“现在住的楼房和以前的土房相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住进高楼只是第一步。2020年,金江镇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开展了叉车、电工、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吴忠平夫妇报名参加,一个月后双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老师手把手教,全是实打实的本事。”王开翠展示着结业证书,证书边角已微微卷起。

  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初到企业上班时,吴忠平驾驶的叉车“歪歪扭扭”、时有停顿。“老师傅带着练了半个月,我就能流畅驾驶、平稳装货了。”吴忠平说。

  如今,吴忠平在一家储能电站上班,王开翠年满50岁每月领取社保,家庭年收入突破7万元,是务农时的7倍。去年,女儿职高毕业后进入企业上班,用第一个月工资给父母换了智能手机。

  记者在阿基鲁社区看到,小区配套建设了健身中心、卫生服务站、便民超市、药店、餐饮店、糕点店等。“过去,买点东西都要到镇上去,很不方便。现在,出门就能买菜、看病、买生活用品,太方便了。”吴忠平说,现在生活质量是“直线提升”。

  周末傍晚,吴忠平家的饭桌上飘着回锅肉的香气,液晶电视播放着新闻,阳台的多肉植物在余晖中舒展。微风拂过,广场舞旋律隐约传来,新的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愈发滋润。“共同富裕还是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吴忠平乐呵呵地说。

  阿基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红菊介绍,该社区是移民安置社区,有38栋居民楼,有1000多户、4000余名居民。像吴忠平家这样收入大幅增长的不在少数。

  【记者手记】

  在国家钒钛高新区,吴忠平家的故事不是个例。从土地补偿到就业扶持,从安置房建设到公共服务配套,“安居+乐业”的城镇化模式,正让更多农民实现“带着保障进城,揣着技能上岗”的平稳过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绘就的不仅是楼宇的轮廓,更是民生的温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晏洁 郑星)

审核: 周红   责任编辑: 杨正鹏